THT 2023|PADN ON THE WAY:PADN开辟心衰治疗新领域,PADN-5三年长期随访结果亮相国际心衰舞台

2023-03-24 11:04:00

2173

2023年3月20日-22日,第二届心力衰竭治疗与器械会议(THT 2023)的Late-Breaking Clinical Science(LBCS)专场期间,备受全球肺高压诊疗领域关注的PADN-5研究随访结果重磅发表!作为首个探索肺动脉去神经术(PADN)治疗心衰合并毛细血管后和前混合性肺高压(CpcPH)的假手术随机对照研究,PADN-5取得振奋人心的突破性成果——PADN于3年随访期间展现出极佳长期获益,且始终显著优于对照组。此次研究瞄准世界级临床难题,PADN治疗心衰合并CpcPH患者长期安全、有效的信号首度释放,已成为推动全球心衰学科进展的未来新希望!


此次THT 2023大会上,全球心血管领域泰斗Gregg W. Stone教授在波士顿时间上午专场中,以PADN技术为主题在国际舞台上展开精彩演绎,“中国原创”再度聚焦全球顶尖专家目光!屹立学术之林、观其耸构巍峨——国际心血管学术领域著名专家的一致认可,彰显PADN技术跨国界发展的硬核实力。PADN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即将开启,或将为PADN临床应用增添全新力证,助力开启PADN技术全球化发展新篇章!


PADN-5研究3年随访


研究背景

心力衰竭(心衰)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终末期表现,全球约有6,430万心衰患者。心衰患者的左室充盈压升高,随着压力反向传导,肺静脉压力升高,可形成单纯毛细血管后性肺高压(IpcPH),随着病程进展与肺血管重塑,IpcPH可以发展为毛细血管后和前混合性肺高压(CpcPH)。


心衰患者1年、2年、5年及10年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7%、73%、57%及35%,而继发于心衰的II型肺高压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。根据2022 ESC肺高压指南的血流动力学分类,II型肺高压又分为IpcPH及CpcPH。目前对于肺高压的常规疗法,PAH靶向药物治疗,用于II型肺高压的证据有限且相互矛盾,并未在指南中推荐。


CpcPH与肺动脉血管收缩和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关。PADN是一种经皮肺动脉介入治疗技术,通过损伤肺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,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、增加心排出量、降低肺动脉压力、抑制肺动脉病理性重构、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心脏功能。目前缺乏评价PADN治疗CphPH长期疗效的研究。


研究方法

PADN-5为一项多中心、随机、假手术对照临床研究,旨在探索PADN治疗继发于心衰的CpcPH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。该研究的6个月结果于2019年发表在JACC Cardiovasc Intervention杂志上,本次THT会议,首次披露了其3年的长期临床结局。


本研究共纳入98例继发于左心衰的CpcPH患者,接受最大剂量的心衰药物治疗且达到临床稳定,至少3个月内未使用PAH靶向药物。其中试验组48例(PADN+心衰标准药物治疗),对照组50例(假手术+西地那非+心衰标准药物治疗)。主要终点为临床恶化,包括心源性死亡及再入院,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、中风、肺栓塞和需要起搏器/除颤器植入等。


研究结果

研究结果显示,试验组的临床恶化发生率,无论是术后6个月、术后1年还是术后3年,均显著低于对照组;而术后1年和术后3年,试验组的心衰再入院、心源性死亡及全因死亡发生率,也明显低于对照组(图1)。


图1. 临床预后


其它指标,如N端脑利钠肽前体(NT-proBNP)和六分钟步行距离(6MWD),无论是术后6个月还是术后3年,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(图2)。对于术后6个月右心导管检查(RHC)测得的肺血管阻力(PVR)及肺毛细血管楔压(PCWP),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(图3)。


图2. NT-proBNP与6MWD


图3. RHC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


研究结论

PADN-5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证明了PADN可使CpcPH患者长期获益。对比西地那非联合心衰标准药物治疗,PADN联合心衰标准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临床恶化发生率,无论是术后6个月、术后1年还是术后3年。此外,PADN能够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,提高患者运动耐力,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临床预后。


Gregg W. Stone教授:肺动脉去神经术——创新的肺高压疗法


肺高压和PADN

随着对肺高压认识的不断深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根据病因、病理生理机制、临床表现、血流动力学特征等将肺高压分为了5大类,即动脉性肺动脉高压(PAH)、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、肺部疾病和(或)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(CTEPH)、以及未明和(或)多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。


肺血管由2种不同神经纤维支配:交感神经与非交感神经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与PAH进展有关。1980年首次报道了外科肺动脉去神经术(SPADN)的动物实验结果,该研究通过在肺主动脉内行球囊扩张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,再经SPADN取得有效控制。利用电镜及三维重建技术,2015年发表于JACC Cardiovasc Interv的研究证实,神经干到血管腔的最小距离(<1 mm)位于肺动脉交叉区左侧,是理想的经皮射频消融范围。


基于上述PAH理论和循证内容,创新性地提出了肺动脉去神经术。该项经皮肺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首个“First-in-Human”研究PADN-1共纳入21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特发性PAH(IPAH)患者,其中13例接受PADN治疗,于肺主动脉分叉处及左、右肺血管开口处进行消融。6个月随访时,PADN组中1例42岁女性患者的PVR从14.1 WU降至3.8 WU、6MWD从235 m增加至467 m,初步证实了PADN技术在治疗IPAH患者方面的临床效用。


PADN-CFDA研究

PADN-CFDA研究结果的公布再次证实了PADN为PAH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。这是一项多中心、单盲、随机假手术对照研究,共纳入128例PAH患者,随机分组接受PADN联合靶向药物(n=63)或假手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(n=65)。主要终点为基线至6个月的6MWD变化的组间差异。主要纳入标准为18-70岁、症状稳定的PAN患者且至少30天未接受PAH靶向药物治疗;经右心导管检查,PAH被定义为肺动脉平均压(mPAP)≥25 mmHg、PVR>3 WU、肺楔压(PAWP)<15 mmHg、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阴性。


研究结果显示,随访期间两组的6MWD均较基线有所改善,但自术后30天起两组间6MWD变化差异愈发显著,且PADN组明显优于假手术组(治疗效应:33.8;95%CI,16.7-50.9;P<0.001)(图4)。此外,PADN组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均优于假手术组(图5)。


图4. 基线至6个月随访期间6MWD变化


图5. 6个月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


其他次要终点方面,如PVR、NT-proBNP等,PADN组皆取得了较假手术组更佳的随访结果(图6),且临床恶化发生率更低、符合“达到预期的临床反应(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ponse)”标准(NT-proBNP水平较基线下降≥30%、6MWD增加≥10%或30 m、心功能水平改善≥1级,且需至少达标2项)的患者比例更高(图7)。


图6. 其他次要终点


图7. 两组间临床恶化发生率和达到预期的临床反应患者比例对比


在PADN-CFDA研究的基础上,全球多中心临床假手术对照试验PADN将进一步评估PADN在治疗欧美地区PAH患者方面的临床效用,为PADN未来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。